本书是继《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与方案优化策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可行性研究与银行贷款项目评估财务评价实务与疑难问题分析》(中国计划出版社)两本专著出版之后,本书作者主编的第三本专著。本书问世与前两本专著有相似之处,即先作为投融资评价专业培训教材,培训取得成功,教材受到欢迎之后,培训教材整理出版,理论方法较好地得到了实践验证,可操作性强。本书不同之处在于,前两本专著与国家规范配套出版,作者是参与国家规范起草或主审的专家,其权威性不言自明,但本书是在国家尚未颁发此类规范的情况下出版,为弥补其权威性的不足,本书作者广泛收集和研究了各银行现行方法,并通过研讨会、学术交流会、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征求业内专家意见,邀请了部分银行制定方法或业务部门的专家、大学院校金融专家学者、创投机构和担保机构专家等亲自参与编写,使之不仅理论方法上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实际操作上也更贴近当前业务需要。
本书以企事业法人为融资主体,独立于项目投融资评价方法体系之外,构建了一个企业投融资评价方法体系。企业投融资评价方法体系与项目投融资评价方法体系并列,构成一个由项目投融资到企业投融资,覆盖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完整的投融资评价方法体系。本书视投资与融资为投融资整体的两个面。投融资评价从融资主体、直接投资者、间接投资者多个角度分别设置评价指标,充分反映投融资各方的重大关切,是投融资评价方法体系的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贷款机构对现有的“调查评价”、“有调查”、“无评价”的现状不满意。“有调查”的含义是指“调查评价报告”对企业现状的了解和说明能基本做到位,“无评价”的含义是指未能为决策提供合适的评价指标和标准,让决策人员主要依据企业现状材料凭经验和悟性作出决策。尽管对“无评价”的现状不满意,但也质疑“评价”的科学性能否担负起决策依据的重要作用,更担心“评价”会将大量企业从现有贷款对象中筛选出去,使得贷款机构无企业可贷,有款贷不出去。这种担心的确不是多余的,不科学的评价不仅会剔除可行的企业,还可能对决策起“误导”作用,“误导”决策导致的失误可能比有经验的决策者凭经验和悟性决策导致的损失更严重。
“准确性”是检验评价方法“科学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的评价方法既要将贷款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又不至于将大量风险可控的企业被剔除。不少人对能否建立起这种科学适用的评价方法体系将信将疑。
本书的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严格把控主要风险点,精确分析准确决策是可以做到的,相比凭决策者的经验和悟性决策,不仅不会将风险可控的企业排除在贷款对象之外,反之会使那些凭感觉看似有风险,但精确分析后认为风险可控的企业受益,譬如那些关系国计民生、资源或市场被垄断、公益性的低收益低风险行业,不失优质贷款对象。“评价”不仅不会使贷款面收窄,反而会拓宽贷款面,“评价”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风险,合理释放风险,准确度量风险,使决策更加精准。
本书构建了一个企业投融资评价的完整方法体系,方法适用于各个行业,将企业划分为一般企业和小微企业。一般企业的评价方法又分为标准模式(或称详评)和简要模式(或称初评)。整个方法体系由一般企业详评、一般企业初评、小微企业评价等三个层次的企业投融资评价方法构建而成。全书结构共分十二章,分别按照标准模式、简要评价模式、小微模式顺序展开。
第一章为理论方法综述。是全书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至第八章介绍标准模式,其分析论证深度能充分满足贷款和投资决策要求。
第九章将介绍一种简要评价方法,又称为“初评”,用于贷款机构初选客户。内容比“详评”做了简化,假设融资企业提供的资料都是真实的,省略了“真实性验证”内容。客户受理后,在“初评”基础上,增加部分资料即可升级为“详评”。
第十章还将介绍一种比简要评价模式还要简单的小微企业贷款评价模式,简称“微贷模式”,该方法要求收集的资料和评价方法与标准模式有本质区别。“微贷模式”与“简要评价”相比,“微贷模式”可以不提供财务报表,其他内容也做了简化。主要用于不能提供财务报表的小微企业,如个体工商户。
第十一章为利率定价。贷款机构接触客户后,客户会试探性地问客户经理三个问题:能不能贷?能贷多少?利率多少?前面10章已完整回答前两个问题,本章将为第三个问题准备答案。
第十二章构建企业投融资评价软件平台。
本书前11章提供的评价方法解决了方法问题,虽然很重要,但还没有解决贷款机构评价决策工作量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还不能根本解决。需要借助计算机、因特网、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建立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只有当“金融超市”步入成熟期,中小企业融资难才有望根本解决。本章将简单介绍贷款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两种服务模式,供参考。
当然,要达到“评价”的理想状态,有必要为调查和评价制定一套相应的操作规范,保证所有评价人员科学地作出评价。对于已发生违约的企业,对照规范可区分人为操作失误与评价模型偏差,评价模型偏差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合理偏差与超限偏差。为控制人为操作失误,拟定了一套操作规范,详见本书附录,可供贷款和股权投资等各类机构参考。
本书是一本控制企业投资风险、提高企业融资成功率和融资效率、降低投融资成本的工具书。既可作为金融机构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投行从业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培训的教材;同时也是企业融资主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必修内容;也可用作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参考书;也可供股市长期投资者参考。
|